曲艺是中国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
据1982年的统计,全国共有曲种341种。
曲艺分类主要从表现形式和容量两个角度。
从形式上分,有说的,唱的,说唱兼有的。说的,如相声,评书,平话等。唱的,如鼓曲类中的大多数曲种。说唱兼有的,分两种情况,一种叫做“韵诵体”,如快板、山东快书、绍兴莲花落叶。另一种叫做“半说半唱”,如大鼓书,山东琴书,二人转等。
从容量上分,有长篇和短段。
长篇,俗称“大书”,又名“蔓子活”。如评书《岳飞传》、《瓦岗寨》、《杨家将》、《赵匡胤演义》等。
中国评书就是曲艺中说的一种,有长篇,也有短段。主要流传在在北方一带,华北,东北。南方叫评话。还有用地方方言说评书的“四川评书”、“湖北评书”等。
评书的沿革历史
评书历史相当久远,源于宋唐,兴于明清,早在宋代,就有说三分、五代史的说话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陆放翁诗集》中有一首诗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晓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就是当时民间说书的实际描写。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镇曾经出土坐式说书俑,陶质,高55厘米,左手执鼓,右手擎锤儿,翘腿带笑。1963年四川郫县曾出土东汉立式说书俑、陶质,高66.5厘米。手托鼓和木锤、挤眉弄眼吐舌。二俑均做说书表演状,生动形象。明代出现了大说书家柳敬亭,到了清代、民国、建国后呈现出说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景象。
尤其解放后,党对曲艺事业无比重视,评书改革发展的步子就更大了,中国曲协专门召开座谈会,研究评书如何繁荣,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作出“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示,引起曲艺界的高度重视。演员认真挖掘整理传统书目,创编现代评书和历史新编评书。从说书馆到曲艺厅,从剧场到体育馆,从电台到电视台,到处演出和播讲,形成一股“评书热”,无论男女老少、文化高低、都爱听,下工厂、农民、部队、学校也受欢迎。这都说明评书事业在发展,在改革,不但内容新、表演也新,就是传统书目也有了新思想,新的表演形式。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当前评书发展情况。
当代评书现状
目前,比较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应该说是小品、相声、评书。有“评书热”之说。
评书热表现在几个方面:
1、广播和电视的普遍播放
全国各个电台,从中央到地方设有“空中书场”栏目,早、中、晚播放评书节目。
各电视台,从中央、省市也都设有电视书场栏目,中央一台和中央8台每天三次播放评书节目,山东卫视早晨,其他辽宁、河北等省台也都每天播放。收视率居高不下,吸引了数以亿计的听众和观众。
2、百花齐放、流派纺呈,人才辈出。一批老中青评书演员,纷纷登上荧屏献艺。大家熟悉的有老一辈的袁润成、唐耿良、金声伯、陈青远、李鑫泉等,中年有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连丽茹、王丽堂、何祚欢、徐勤、刘延广等,青年有叶景林、张洁兰、刘朝、王池良等。他们都有自己看家的节目,出色的表演,多次在电台,电视播讲评书,受到广大听众、观众的欢迎。
3、评书话本丰富多彩,竞相出版。
中国说书源于唐宋,兴于明清,繁荣发展于当代。现有传统评书话本百种以上,主要有袍带(讲史及英雄传奇书)、短打(公安侠义书)、神怪(西游记、封神榜)三大类型,近年来,一些人情世态的弹词、鼓书也被改编成话本、评书出版。不少作家与艺人合作,还创作了一批现代评书及新编历史评书。据不完全统计近七年来各地就出版了古今评书二百余种,影响比较大的有《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兴唐传》、《呼家将》、《武松》、《朱元璋演义》等。
春风文艺出版社还出版了《中国评书精华》和《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
综上所述,当前评书事业可以说是繁荣兴旺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态。
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绩呢?
当然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好,改革开放给文艺带来春天,人们生活提高了,富而思乐,乐而思文,群众要求文化娱乐。再就是社会发展了,借助电台、电视台传媒,使评书通过空中书场、电视屏幕送到千家万户,给评书提供了广阔天地。
除此之外,就是评书这门艺术来自民族民间,在广大群众中间有深厚基础,深受人民的喜爱。评书本身具有传奇性、连贯性、曲折性,这种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亿万听众观众。所以,评书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