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师艺学不尽 师恩报不完 |
作者:王印权
今天,在这里座谈讨论关于师徒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名师高徒”的问题,勾起了我当年学徒生活的许多回忆,引起了我很深思考。 我拜过师,学过徒,学过评书,学过快板,我更钟爱快板书,我就首先谈一谈我是怎么与快板书结缘的。 我出身曲艺世家,从小喜欢听书唱快板。50年代末李润杰先生的快板书通过电台传遍全国,引起了我的兴趣。开始练习打板,学习演唱,立志当一个快板书演员,梦想有一天到天津拜李润杰为师。高中毕业后,我进入鞍山广播电视艺术团并派我到天津学徒。 我到了李先生家,见门口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旧社会花郎乞丐沿街卖艺数来宝,下联:新中国人民演员歌新唱新快板书。横批:党恩如山。这是老师自己撰写的对联,表达了他的心声,后来,在我学徒的日子里,老师对我讲了他的身世,听完我对他更加尊敬、崇拜。为我能找到这样的老师,感到幸运和满足。 原来他从小长在天津武清大桃园村,父亲是唢呐艺人,家里贫穷,母亲去天津城里做老妈子,常年不回家,他从小只念了三年私塾,在家里生活不下去了,妈妈在天津鞋铺找了个活,去当童工。在天津流浪了4、5年,在码头卖苦力,上跳板、扛大包,吃尽千辛万苦。20岁时,被日本人招为华工,骗到了鞍山,在日本鬼子枪口下,挖沟修工事,在死亡线上挣扎。一天夜里,冒着风险,逃了出来。后来,到鞍山昭和制钢所久保田钢管厂,当翻砂工,在一次事故中,砸了脚,不能干活,被撵出了工厂。流浪到在沙河花子店,遇见了老王头,学会了数来宝,开始用数来宝走街串巷,要饭度日。先后到过营口、辽阳、抚顺、本溪、沈阳,结识了一些撂地的曲艺艺人,学会了相声,太平歌词,开始卖艺生涯。 天津解放后,获得了新生。心中感谢党,感谢毛主席。 52年,参加了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唱《战士之家》等新段子。53年,参加了天津广播曲艺团,在领导的帮助下,开始研究数来宝怎么革新,首先根据山东快书鸳鸯板的打法,研究出来了,单点、双点、混合点、单磕等打法,再配合大板,混合连奏,研究出来一个新板套。打出来悠扬悦耳。另外在句头上进行改革,不再是单调的三三七句子,吸收西河大鼓的优长,研究出了,三字头,四字垛,五字连等新的句头。在唱法上有快打、快唱、慢打、慢唱、快打慢唱、慢打快唱等多种唱法。在表演上向京剧学习,表情身段,去掉了数来宝低俗的腔调,增强了阳刚之气,受到了业内业外的肯定,创造了快板书这个崭新的曲种。 就这样,经过他的苦心钻研精心创造,把一个民间说唱旧形式,数来宝,改革成为一个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曲艺新品种。大大增强了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能力,塑造英雄人物,讴歌新的时代,赋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李先生为革新快板费尽了心思,绞尽脑汁,后来被人们誉为卓越的曲艺艺术改革家。 李润杰是一位杰出的曲艺表演艺术家,他的快板书演出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艺术境界。解放军战士夸她出场打板都带有感情,周总理在天津看了他演出《千锤百炼》,接见时候握住他的手说:“你就是马云龙啊!” 李润杰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曲艺作家,他所演出的快板书,大部分是自己动笔,或与别人合作的作品。这些精彩的唱段,为快板书这一曲种的创立,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确显示了出众的创编才华,是因为他自幼在农村就经常表演秧歌小戏,流浪做艺中学会了许多快板、相声,后又拜师说演评书,他掌握了多种民间说唱技艺,受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又饱尝人间的生活甘苦,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李先生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为具有一定高度的艺术理论,在继承民间说唱传统理论基础上,加上自己实践中的体会,形成了自己的快板理论,他编了一套完整全面的纲要。 唱打多变穿成一线, 叙事抒情分节分段。 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迟急顿挫起伏连绵。 高而不喧低而不软, 语气声音突出重点。 吐字发音字正腔圆。 内心情感思想总管。 人物表情看眼看脸。 手眼身步稳而不乱。 进出角色分清明显。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台上台下打成一片, 感情交流不可散漫。 演唱结束总结经验。 深入生活不可间断。 多排多演反复实践。 不怕吃苦肯于流汗。 誓为人民做出贡献。 以上这几句话,是先生根据多年的舞台实践归纳的。 李先生在教我演唱快板书时,要力求做到四个字:平、爆、脆、美,缺一不可。这也是李先生演出快板书时的四字真言,也是历来艺人的共识。李先生把这四个字发展成四句话,更形象的说明它的含义: 平如无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酒醉心田。 李先生在创作上也有他自己的理论,选题材时,要以小见大,题材要像小炸弹,不要大草包。鲁迅曾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要做到四有:“有人儿,有事儿,有劲儿,有趣儿。” 李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快板书作品和宝贵的理论财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够我们学一辈子的。 下面我谈一谈我学艺过程中有关李先生的几件事情。 带病演出热心授徒 61年,正是自然灾害的时候,李老师家也不富裕,住在地处鞍山道的电台宿舍,房间只有几十平,由于年轻时候的生活坎坷,劳累,病魔缠身,但是为了报达党的恩情,带病工作,带病演出。老师每逢演出一上台,精神抖擞,神完气足。对观众认真负责。 先生还常对我说,人不能忘本呐。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1984年,老师60多岁了,不顾年老体弱,还创作了系列快板书《燕子李三》,共7个段子,让徒弟们一人一段,接蔓演出先生压轴,李先生亲自指导排练,两个月后,率我们到河北石家庄、赵县等地深入工厂学校去实践演出。每场演出之后,给我们点评,哪唱得好,哪唱得不够,使我们受益匪浅。 后来先生70岁的时候,身体患病,我去到家里看他,墙上挂着一幅名人字画,写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时我就猜透了师父的心,人老心不老,小车不倒只管推呀。 编创快板书《熔炉炼金钢》 当时,新华书店正在热卖一本新书《王若飞在狱中》,王若飞的故事感人肺腑。老师要创作新段,我到新华书店买回来一本,老师说一个演员如果能会创作段子,那就如虎添翼。这是当年老师对他说,现在又用这句话教育我。李先生一遍想一遍编,他口述,由我来记录。在创作的日子里,如何剪裁,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塑造人物,正面的,反面的。如何结构故事,如何“按瓜,造典,撰弄蔓儿”。通过老师的开导、点播,对快板书的创作有了新的领悟。老师说编写快板书,篇幅不能短,要在二百句到三百句,甚至更多,短了伸不开腰,长了才得以发挥。事不过三。三国里头有“三气周瑜”,“三顾茅庐”,水浒里有“三打祝家庄”等等。说快板书就是用快板说书,要把评书的东西都加进去。你念过高中,你要在创作上多下点力气。后来又编写《武松打店》让我做记录,我理解老师是在培养我写作,希望我创作更多的段子,我理解老师的心情,暗下决心,要努力。 临别赠板 学徒一年结束的时候,我向老师提出要求,我说老师,我想向您要点东西做纪念,老师说,行,要什么吧?我抖抖胆说,老师,我要您那副竹板。老师一听乐了,他说你真会要,这幅竹板我使了7、8年了,我上台演出用这副板,电台里录音用的都是这幅板,既然你喜欢,就给你吧。我高兴极了,心说,我要板是继承您的衣钵,见物思人,看见板就看见您了,就好像师父永远在我跟前,教我学艺。回到鞍山,经常给老师写信,我们师生有书信来往,老师在信里嘱咐我好好练功。63年老师给我寄了一本他的著作“李润杰快板书选”里边有十几个段子,我如获至宝,感谢老师在千里之外还惦记着徒弟。师恩重如山,一生报不完。 今天座谈“名师高徒”,我认为像李先生,还有侯宝林先生,高元均先生,马三立先生,骆玉笙先生,都是名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具有高超的技艺、高雅的作品、高尚的艺德,在业内业外享有盛名。 名师的内涵应该是: 继承传统,勇于革新,完美表演,巧妙通神, 编写节目,皆是精品,言传身授,培育新人, 总结经验,著书立论,扎根沃土,时代紧跟, 娱乐群众,服务人民。 下面再说说我对高徒的理解,我觉得高徒应该是读懂了老师的得意门生并且得到了真传。得是: 酷爱艺术,崇拜先生,勤学苦练,肯下私功, 博采众长,丰富本宗,继承师业,不忘恩情, 青出于蓝,攀登高峰,信心坚定,发展繁荣。 我学习先生也教了十几个徒弟,其中沈阳军区的叶景林不但出了自己的评书选集还受到了军委的表彰,江泽民为他题词优秀的“文艺战士”。作为师父,我也感觉光荣。 不管老师还是徒弟责任都是一样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也可以说是中国的特色。中国传统行业许多重要的技艺都保留了口口相传、言传身授、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门规。这种衣钵相传的传承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不可替代的正统、嫡传地位,靠人来传承,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传承构建了技艺传承链条,有时一个人的离去往往意味着一门技艺或一段记忆的消亡。当前国逢盛世,政策好,机遇多,为了发展曲艺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应该师父爱徒弟,徒弟敬师父,互相尊敬,志同道合,旨在传承。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与祖国事业结合起来,就能焕发出异彩华章。 以上发言准备不足,出于即兴,耽误大家时间了。最后我祝愿大家为了曲艺发展繁荣,我们要师徒携手,薪火相传,振兴曲坛,多做贡献。 谢谢大家! |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