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写兰芳,往事如昨亦能详。
恍惚人生成梦境,辉煌终究铸辉煌。
山东卫视开播电视剧《精忠岳飞》,笔者跟集观看。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与儿子王岩精彩加盟,使该剧面貌一新,如花添锦上,开创了电视剧与说书艺术相结合的时代新风,自然也勾起我对30年前的回忆……
一部新编岳飞传 万人空巷看兰芳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工作关系,笔者与评书家刘兰芳不断接触,如:1979年在济南举办的“傅太臣艺术生活75年纪念演出”活动;1981年在扬州召开的“全国中长篇书座谈会”等。那个时期刘兰芳评书《岳飞传》的火爆程度,尽人皆知。 在城市演出,必须选择可容纳一两万人的体育场馆,普通剧场已无法满足众多的观众需求;在农村演出,观众从几十里外云集而来,无边无岸。当年,刘兰芳竟被评为“无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因为多年库存的收音机被卖光;被评为“公安系统先进工作者”,因为《岳飞传》播出时间段小偷没工夫作案。刘兰芳收到此类锦旗很是诧异,解释缘由后,她也才恍然大悟。曲艺界同行的评价更是干脆利落:刘兰芳的《岳飞传》响得天崩地裂,为咱曲艺争了光啊!
当年,兰芳的《岳飞传》不仅使全国万人空巷,在学术界也引起诸多专家关注。 更有鲜为人知的一件事。那是1987年,笔者参加“中国地方志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有北大、南开、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历史学教授及地方志专业工作者,会上有位教授质疑道:“为什么我们给学生讲宋史学生不爱听?刘兰芳讲的不是正史,人们却那么愿意听?”中国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董一博先生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愿意听刘兰芳说宋史(与会人员习惯称“史”),说明她评书演说水平之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学习刘兰芳的评书演说艺术,将此运用到讲课中,学生自然就愿意听了。” 曲艺界老艺人常念叨:“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出一张嘴。”笔者由曲艺视角而言,兰芳“嘴”的功夫达到了: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遇到贯口,一气呵成,嘎嘣唏脆,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音域宽、音量大、音色美,更可贵的是嗓子持久耐用,艺人誉为“顶活”。这正是兰芳说书轰动全国、引入入胜之处。
当年《岳飞传》轰动惊人,一方面受益于兰芳精湛的评书演说技艺,同时也离不开构思巧妙的评书本子(曲艺界称之为:梁子)。曲艺界常说:“能赠一串钱,不把梁子传。” 《岳飞传》的成书来之不易,编写过程更鲜为人知。兰芳与快板书表演艺术家王印权(兰芳的丈夫)编写此书呕心沥血。早于1979年,就着手编写《岳飞传》,但师父生前留下的“梁子”文革时付之一炬,只得以《说岳全传》为蓝本,《精忠说岳》为副本,并查阅大量的史料、传说等作为补充,删繁剔冗,去芜存菁,广收博取,在源于史实的基础上,脱胎换骨,重新创作。这期间经历了“三晚灯火五更鸡,正是金丹换骨时”的磨练,终于把新编《岳飞传》打造出来,成了“相口活”(内行编撰的演出本),使她具有了人民性,故事生动、结构严谨、情节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场面气势磅礴,风格粗犷豪放,成为评书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1997年《岳飞传》选入《中国传统十大评书精典》。
苍天不负苦心人啊!从普通老百姓到学术专家、甚至连国家领导人都被兰芳的《岳飞传》所打动。1984年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同志邀请刘兰芳等9位曲艺界著名人士,到他在中南海的家中做客,共度新春佳节。陈云同志握着兰芳的手说:“啊,大有名啊!”兰芳忙说:“感谢老人家的鼓励,我做的还不够。”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充分肯定,对全国曲艺界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刘兰芳说《岳飞传》的感人场面,举不胜举。当年82岁高龄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先生,目睹刘兰芳受到人民爱戴的盛况,喜出望外,感慨不已,遂挥笔题诗:马街竟艺溯源长,负鼓携琴汇现场;说古论今依旧事,万人空巷看兰芳。之后,此诗广为流传。
岳飞精神传后学 曲苑永久留兰芳
欧洲有句家喻户晓的名言:荣誉是美德的影子。 面对数不胜数的荣誉,兰芳将岳飞的美德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放弃了安逸享受,一心想着的是:把自己苦练的本领手把手地交给农村穷孩子们,为曲艺献一份力,为孩子们挣一口饭。
1983年,在郑州召开了“全国农村曲艺工作会”。会后,笔者邀请兰芳到德州宁津曲艺班义务给学生讲课。而当时,四川、贵州的同志已在郑州等待多日,准备请刘兰芳到两省演出《岳飞传》,报酬甚高。但兰芳毫不犹豫地说:“实在对不起,同志。我必须到德州孩子们那里上课呀!”随后,兰芳连日赶往德州。她对我说:“培养青年,出人出书,比什么都重要啊。”当她看到我从1487名考生中,精心挑选出的20名学员,个个像水葱一样精神时,她眼睛放光,发自内心地兴奋,赞叹道:“好苗子,好苗子呀!真是百里挑一,沙星澄金啊!孩子们,你们有文化,抓住大好时机,为咱们曲艺振兴努力学习!”接下来,兰芳连续讲课,详细讲解岳飞小时候如何刻苦读书、岳母教导怎样做人,似评,似说,似拉呱。孩子们被故事的情节、老师的授课感动得时而哭泣时而欢笑,但最使学员们忘不了的还是兰芳对他们真心的关爱、无私的奉献。
那时,宁津当地农民听说刘兰芳到来后,汇集成群,翘首相望。兰芳见此状,不顾授课的疲惫,结束了一天的精心讲解,便立即要为农民朋友现场演说《岳飞传》。我当时不知所措,连忙说:“兰芳,这样的话我实在过意不去呀,连续几天你一直没休息,还耽误了其他省的演出,你看咱是不是……。”但话语未尽,兰芳已经由讲台登上了临时搭建的舞台。看着农民朋友沾满泥巴的双手和灿烂的笑脸,看着孩子们晒得黝黑的小脸和惊奇的双眼,看着兰芳的艺术家气质和一丝不苟的演出,我不由得感慨:兰芳呀!你留给大家的兰之芬芳,不仅是一部《岳飞传》,更是你融于自身的岳飞精神。真是芳名远播留香久,水不扬波品自高!
精忠岳飞电视剧 七旬难解岳飞缘
几十年来,岳飞与刘兰芳的名字一同被中国人民熟知并传播。兰芳用岳飞的品质要求自己,为岳飞而默默耕耘。现在已是杖国之年的艺术家刘兰芳,怀着与岳飞特殊的深厚情意,在《精忠岳飞》电视剧中担任总顾问。她精心研究创新,将评书与电视剧巧妙结合,形成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模态化。
母子齐登场,说岳添精彩。现在的刘兰芳更加沉稳、大方、潇洒、自然,可谓“人书俱老”,达到“化”的境地,不拘泥于手、眼、身、法、步等传统程式,这是多年人品、艺品的修炼结果。面对电视剧与评书结合的边缘化表现手法,为使当代年轻人接受且喜欢,兰芳将儿子王岩引入评书演说,以注入时代气息,首次采用两人说书形式。王岩使出浑身解数,从服装、道具、快板穿插等进行创新,“活”使得不温不火。把岳飞上马能征战,下马能诗文,文韬武略,至尊至孝,为人师表,忠君爱民、心胸豁达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岳飞的“前世今生”,“风波亭惨案真相”,“刺字”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兰芳语言新,非是今日始。数十年前,收音机中热播的刘兰芳《岳飞传》,其新鲜语言俯拾即是,如:箭射得太“悬”、脸上擦着“珍珠霜”等,均是当年时尚词汇。如今古稀之年的刘兰芳在电视镜头前仍保持当年引领潮流的风采,大胆运用新潮网络用语,符合电视受众特点,生动鲜活,效果显著。诸如:“脑子进水”、“高富帅”、“官二代”、“拉风”等,拉近了评书艺术与年轻观众的距离,甚至有青少年惊呼:“这个奶奶有点潮”。
评书展技艺,开辟新天地。电视剧强调故事主线,某些精彩细节或知识性的东西会被遗漏。而评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它运用各种技艺,可随时插入情节,不受画面限制,说书艺人称之为“外插花”。电视剧《精忠岳飞》中,刘兰芳巧妙地把“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等历史典故,“榜下提婿”等古代民俗融入剧情,增强了趣味性、知识性,起到“補史之遗”、“填戏不足”的作用。评书“勾、挂、连、环”的技巧运用,正如中国画中大写意的手法,通过“东鳞西爪”的笔法以窥其全貌,为电视剧与评书艺术的结合与传播,在形式及内容上实现了成功的新突破。
作者简介:陈洪岭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山东曲艺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孙大石艺术研究会特邀顾问
数十年来,已出版诸多曲艺长篇书及短篇作品:长篇鼓词《桥隆飙》(20余万字),获山东省曲艺创作一等奖;鼓词《昭君出塞》发表于权威期刊《曲艺》,并收录《山东传统曲艺选》及法国巴黎大学教材;西河大鼓《文姬归汉》获山东省曲艺创作一等奖。作为山东省代表曾出席“全国中长篇书座谈会”、“全国农村曲艺工作会”等曲艺专业会议。